豹2装甲防护演变
Section-1:豹2原型车防护性能简介

“试验发展阶段”试验样车装甲图纸(1970)

豹2K原型车装甲图纸(1972)
Section-2:根据1993瑞典竞标防护对比测试报告中的表格以及斯皮尔伯格的《De Leopard 1 und Leopard 2》简单总结豹2系列装甲演化。
上图左:
豹2A4(采用B(Base,第一代)基础集成装甲模块,未加装楔形附加防护套件)的抗穿性能图象,可见来弹穿深300mm时。±30°入射有40%的可击穿面积比率,±20°入射时有30-35%的比例,0°正入射时的击穿面积比例约在35%左右。
而来弹穿深400mm时,豹2A4几乎毫无招架之力。
上图右:
豹2IMP(KWS II)的KVT原型车(底盘编号20825,属于1985-1987年生产的第5批次豹2,型号A4,仍然采用B型集成装甲模块,加装了D-2配置的楔形附加套件和车首附加装甲模块)的抗穿性能图象,能够有效防护穿深500mm的来弹。
通过对比可知D-2附加防护组件能够提供大约100-150mm的抗穿性能。
上图中:(纵轴为坦克有效防护面积与被弹面积之比,横轴为来袭动能弹的穿深)
紫红色区域:B配置的防护性能——第一代间隙钢装甲,用于1979年10月至1987年3月间生产和改装的豹2A0-A4(1-5批次),抗穿期望值约为300-350mm。
红色区域:C配置的防护性能——1988年1月至1992年3月生产和改装的豹2A4(第6/7/8批次),系第二代—复合装甲(Model C),抗穿期望值约为400-450mm(较符合等重钢厚445mm的已知数据)。
黄色区域:D-1配置的防护性能——对应B基甲加装D-2附加防护组件( KVT ),抗穿期望值约为500mm。
蓝色区域:D-2配置的防护性能——对应C基础装甲配置+ D-2附加防护模块组件的KWS II(德国IMP方案,TVM配置),抗穿期望值约为600-650mm。
绿色区域:D-3配置的防护性能——对应Strv122(IBD&ÅKB合作的瑞典特供装甲方案,TVM配置),抗穿突破了700mm(实际超过800mm)。

豹2A0

第6/7批次豹2A4
第8批次豹2A4
KVT